刑事法

中華民國刑法第二編分則第二十九章竊盜罪

我們想讓你了解的是

第二十九章《竊盜罪》對非法取得他人財物的行為設立刑罰。第320條規定,竊取他人動產以圖不法所有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;若為不法利益竊佔不動產,適用相同刑罰,未遂犯也受處罰。第321條對情節嚴重的竊盜行為加重處罰,包括侵入住宅、攜帶兇器、結夥三人以上、利用災害時機等,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罰金,未遂犯亦受罰。第323條將電能、熱能等無形能量視為動產,以便適用竊盜罪。第324條規定,若竊盜行為發生在直系血親、配偶或同住親屬間,可免除刑責,其他五親等內血親或三親等內姻親則須告訴乃論。本章旨在保護財產權,並考量家庭關係適度寬免刑罰。


普通竊盜罪(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)

第320條

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,為竊盜罪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
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,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,依前項之規定處斷。

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。

案例彙整

學說彙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竊盜罪與竊佔罪在刑法第320條中被明確規範,主要針對竊取或竊佔他人財物的行為進行處罰。第一項規定,若行為人意圖將他人之動產占為己有或第三人所有,即構成竊盜罪,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,或科以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第二項針對不動產,若行為人以不法利益為目的,竊佔他人不動產,也適用同樣處罰。第三項則強調,無論是動產竊盜或不動產竊佔,未遂犯也需受到刑罰處分。此條文旨在保護財產權益,對不法取得他人財產的行為進行懲戒,不僅限於既遂犯,也涵蓋未遂行為,以遏止潛在的財產犯罪行為,維護社會秩序與法治精神。

 

加重竊盜罪(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)

第321條

犯前條第一項、第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:

一、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、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。

二、毀越門窗、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。

三、攜帶兇器而犯之。

四、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。

五、乘火災、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。

六、在車站、港埠、航空站或其他供水、陸、空公眾運輸之舟、車、航空機內而犯之。

前項之未遂犯罰之。

案例彙整

學說彙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刑法第321條針對加重竊盜罪進行規範,明確列出六種情形,若行為人犯竊盜罪時具備這些特殊情節,將面臨更嚴重的刑責。依據本條,若犯刑法第320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竊盜罪,且同時符合以下任一情形,處以六月以上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,並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這些情節包括:侵入住宅或隱匿建築物內(第1款)、毀越安全設備(第2款)、攜帶兇器(第3款)、結夥三人以上(第4款)、利用災害時機(第5款)、以及在公共運輸工具內實施竊盜(第6款)。此外,未遂犯也同樣會受到處罰。本條文透過提高刑責,旨在對具有特別惡性、危險性或社會影響力的竊盜行為予以嚴懲,以加強對財產安全的保護,並達到嚇阻潛在犯罪的效果。

 

第322條

(刪除)

法律新語

 

竊能量以竊取動產論(中華民國刑法第323條)

第323條

電能、熱能及其他能量,關於本章之罪,以動產論。

案例彙整

學說彙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刑法第323條明確規定,電能、熱能及其他能量,在本章竊盜罪的適用範圍內,視為動產處理。這一規定解決能量並非傳統意義上具體物品的法律問題,使得非法竊取電力、熱力或其他能量的行為可以被認定為竊盜罪。現代社會中,電力、熱能等能量已經成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資源,因此針對非法竊取這些資源的行為,有必要通過法律進行制裁,以保障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公共利益。透過此條文,法律賦予能量“動產”的法律地位,使其在竊盜罪的法律框架下得到保護,避免因技術性細節而無法追究竊取行為的法律責任。這一規定反映出法律的彈性與與時俱進,適應科技發展帶來的新型態犯罪,並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。

 

親屬相盜免刑與告訴乃論(中華民國刑法第324條)

第324條

於直系血親、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,犯本章之罪者,得免除其刑。

前項親屬或其他五親等內血親或三親等內姻親之間,犯本章之罪者,須告訴乃論。

案例彙整

學說彙纂

法律新語

規定註釋

律師說法

 
刑法第324條針對家庭成員之間犯竊盜罪的特殊情形,提供寬恕的法律規範。本條第1項規定,若行為人對直系血親、配偶或與其共同生活的親屬犯竊盜罪,法院得依情節免除其刑責。這一規定考量到家庭內部的特殊關係,認為強制處罰可能不利於家庭和諧,因此賦予法官裁量權,可視個案情況減輕或免除刑罰。第2項進一步指出,若犯罪行為發生在其他五親等內的血親或三親等內的姻親之間,則此類案件屬於告訴乃論,也就是必須經由被害人提出告訴後,檢察機關才能進行起訴。此規定反映出法律對家庭關係的尊重與考量,避免因輕微財產糾紛而導致家庭成員間的刑事對立,旨在促進家庭和解,維護社會的基本倫理秩序,同時也在法律上體現出對親情和家族關係的包容性。
分享此頁
  39

請先登入以複製或列印本站資訊。

 


沒有帳號或忘記帳號?歡迎點此